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分析了中国汽车国际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并提出了走通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国际化战略和路径。
张永伟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国际化发展既是一个老课题,也是一个新任务。所谓老课题,这是行业长期以来的“梦想”,去年中国汽车全球出口排名第二,今年极可能成为第一;所谓新任务,说明未来空间很大,承载着我国走向汽车强国的重要战略任务。
从大背景来看,“新三样”(光伏、电池、新能源汽车)是我国当前外贸增长的重要力量。2019到2022年(疫情期间)出口金额增长两倍多,其中增幅最大的是新能源汽车,超过16倍,光伏+电池+新能源汽车占整个出口的比重,今年三季度已经占到4.5%,既是新兴力量,也扮演重要角色。
之所以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国际市场发展这么快?张永伟认为有几个重要因素的背后驱动。
首先是全球市场的巨大拉动。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将达到1400万辆,将比2018年增长5倍,在目前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一个产业能够翻倍发展是很难想象的。所以,不仅国内关注新能源汽车,整个世界都在关注新能源汽车,共同释放和推动着这个巨大的市场,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机会。
在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当中,中国赢得了先机,正是因为有了过去10年的换道先行,才能抓住了这次机会。
第一,整个产业技术创新的速度处在领先地位,特别是电池。2017年到2022年,这五年动力电池的成本下降40%,能量密度提升40%,使得中国电池产业处在全球领先位置, 这就是中国的机会。
第二,中国建设了比较完备的汽车产业链,特别是动力电池,全球十大动力电池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六席,而且最大的企业是宁德时代,排名全球第一。
第三,在电动化之后,中国形成了目前初具竞争力的智能化产业链,电动链+智能链+技术创新,使得中国的企业可以抓住这一轮国际化发展的机会。
张永伟表示,多年的发展为国家和企业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为这一轮发展提供支撑,几乎重要的整车企业都成立了海外事业部,在组织上已经有了经验或基础,当机会出现的时候,就可以快速切入到高质量的国际化发展模式,这也是多年来国内企业探索海外发展的重要积累,有了这些积累才保证在这一轮大发展中少走弯路、少掉入陷阱。从国际化发展现状来看,现在已经出现了几个重要变化:由产品贸易向本地化生产、品牌打造、技术合作等多元化模式转变。
第一,整车超过零部件,这是代表汽车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指标,整车规模今年开始超过零部件,或者两轮驱动。
第二,市场发生变化,特别是产品,过去都是低端产品,2019年出口整车单价3万多元,今年整车平均单价是16万元,产品结构出现了变化。
第三,出现了多元的国际化发展模式,比如国内生产和贸易相结合模式、属地化建厂模式,这是在对国际规则和国际人才准备还不充分的条件下,很多企业率先做国际化投资,目前看来这几年没有发生重大风险。还有利用海外的品牌和渠道的模式,但是不论产品还是运营都是中国因素,避免矛盾和早期市场不认可,甚至民族保护等,所以从发展路径来讲,中国汽车产业链往外走变得更加聪明。
此外,目标市场也更加多元,除了传统的东盟汽车出口目的地,欧洲等发达地区的增量也非常快,在德国、在英国能够出现中国的品牌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这是中国汽车产业在新能源化阶段国际化的一大亮点。
张永伟指出,从未来趋势看,中国汽车国际化是全球汽车发展格局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会改变全球汽车产业的格局,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可能是未来5年或6年的时间,预计在正常情况下,整个汽车出口(贸易+海外生产)2030年将达到约10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会达到50%,这也是全行业可以期待的国际化发展目标。
任何产也的成长都会有两面性,汽车产业过去国际化的历程也存在很多需要汲取的经验,目前看,中国这一轮汽车的国际化仍有很大的隐忧。
第一是企业各自为战、恶性竞争等现象屡屡出现,因缺乏组织协同可能导致“内仗外打”“海外内卷”的风险;第二从汽车发达国家国际化发展的经验来看,各类贸易、非贸易的壁垒及产业自身发展问题频频出现,不能低估外部环境影响。第三,必须高度关注全球主要整车企业的电动化转型力度,未来企业间的竞争不可低估,自己要把握好发展,也要关注行业内竞争对手的反超。
国际化发展并非坦途,在重大的机遇面前,该如何走通这条国际化发展的道路?张永伟提出了几点思考。
第一,坚持底线思维和长期思维,全面做好系统性风险防控,是当前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头等大事。所谓底线思维是必须高度关注海外外部环境带来的种种影响,做好自我保护,不要急于冒进,不能因为追求快发展而失去对风险的把控。所谓长期思维是要尊重国际化发展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要做好长期战略设计,做好长期品牌的维护,做好长期路径的设计和布局。
第二,应坚持高度开放的理念,推动整车+供应链全球化布局,注重全产业链布局,发挥整车企业对供应链企业的拉动作用。
第三,全面加强企业能力体系的建设。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应立足当前发展基础,从出口贸易向海外生产、品牌塑造、国际化体系建设循序渐进,不断提升自身国际化发展的综合能力。从全链条角度出发,建立涵盖研发、生产、营销、物流、售后等多环节的国际化经营体系,重视培养新能源汽车企业全方位的国际化经营能力。
第四,要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国际化发展战略。根据市场需求、发展阶段、发展基础的不同,采取合适的国际化路径,由贸易加速向海外生产与国际化体系转型,采用技术驱动、品牌构建、体系化拓展,深度本地化融合等多样化的路径开拓国际市场。
第五,在国际化发展中规则非常重要,因此要主动适应、参与、引领国际规则。例如中国新能源汽车及电池产品出口将面临日益严苛的产品准入法则要求,并且以“碳”为核心的绿色贸易壁垒和以数据安全为主的法规体系不断加固,将增加中国企业合规成本,某些情况下,还需减配一些智能网联功能,削减中国新能源与智能汽车的产品优势。因此内部要加强相关法规、标准的完善,外部要参与到全球标准的制定当中,持续推动国际标准的互认。
张永伟表示,最后要完全全方位、多层次的新能源汽车国际化发展保障体系。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面临的形势与问题错综复杂,需加大在政策、物流、金融、合作平台等全方位的支撑体系。充分利用国际区域合作契机推进全球化合作项目,重点解决运力不足等物流运输问题在金融保障方面要引入多元化投融资平台与方式,借鉴韩国等先进经验(对出口达到500万美元以上或出口/产值达到60%以上的企业所需资金提供贴息贷款,把出口指标作为银行贷款条件重要指标之一),加大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金融保障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