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商动态 » 用标准为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铺路

近日,工信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提出将启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8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出政策措施,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区域内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牌照和测试结果互认互通;7月18日,工信部、国家标准委联合修订发布《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3版)》;8月25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出台行动方案,提出前瞻推进智能网联汽车立法工作;9月10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布《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细则》……近期,国家部委、各级政府密集推出关于促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政策措施,让人感受智能网联汽车走进现实生活的脚步更近了。

智能网联汽车是指搭载了先进传感器等装备、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自动驾驶功能、逐步成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的新一代汽车。智能网联汽车需要汽车、电子、信息通信、互联网、交通管理等多行业的合作与转型升级,应用场景多样,产业链庞大,并涵盖汽车金融、共享出行等汽车后市场。目前,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正以一种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方式重塑汽车产业生态,并推进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的重构。基于此,智能网联汽车被视为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面对可期的市场前景,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均在加紧产业布局。美国早在2016年就发布了《美国自动驾驶汽车政策指南》,将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作为其发展智能交通系统的一项重点工作内容,通过制定国家战略和法规,引导产业发展。日本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上入手也比较早,政府积极发挥部门协同作用,大力推动智能网联汽车项目实施。2020年,日本在限定地区解禁无人驾驶汽车上路,并计划到2025年在国内形成完全自动驾驶汽车市场目标。欧盟通过发布一系列政策,以及自动驾驶路线图等,推进各成员国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和应用,并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上取得全球领先优势。

近年来,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也取得不错的成绩,关键技术创新不断加快,测试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融合创新生态体系初步形成。工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42.4%。技术创新活力增强,固态激光雷达实现规模应用,智能驾驶大算力芯片实现量产装车,多家车企正在研发有条件自动驾驶和高度自动驾驶车型。同时,“聪明的车”正加快与“智慧的路”协同发展,目前全国累计开放测试道路2万多公里,总测试里程超过7000万公里;自动驾驶出租车、干线物流、无人配送等多场景示范应用有序开展。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尽管我国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应用领域均取得巨大进步,但与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经济体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尚处于第二梯队。其中最显著的短板是法规标准不健全。涉及汽车、信息通信等多个行业发展以及交通运输、车辆管理等领域的数字化改造,迫切需要建立跨行业、跨领域、适应我国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

所谓“得标准者得天下”,智能网联汽车市场潜力无限,而要想在这个市场站住脚并拥有长久发展动力,必须重视标准,用标准为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铺路。事实上,基于标准对于行业发展重要作用的认识,2017年12月,工信部、国家标准委联合印发《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对全面推动车联网产业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大力建设融合创新生态体系,促进自动驾驶等新技术新业务加快发展等,作出详细规划。前不久,工信部、国家标准委联合修订发布《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3版)》,提出构建包括智能网联汽车基础、技术、产品、试验标准等在内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

标准化作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前提条件,无论是对企业转型、行业发展,还是主动参与市场竞争,都将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未来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做好标准化的一系列工作,更好地促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快速发展和应用,支撑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