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铁匠铺打铁、农家做饭,都会用到一种“鼓风机”——风箱。风箱是个长方体木箱,前后端各开一个口,用活板从内里挡住,外面的空气进来时开启,内里的空气受压外溢时关闭。中间一块大板与风箱内径相大小,有手柄伸出箱外。推拉手柄时,前后活板轮流开启、关闭,受到挤压的空气从箱下出风口吹进炉灶助燃煤或柴。由此诞生了一个歇后语——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如今,欧洲就正在体验这种滋味。
01
中国车企等到机会
2022年,最值得中国汽车业骄傲的事情是什么?
毫无疑问,是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更值得欣喜的是,以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中国汽车终于打开了觊觎已久的欧洲市场大门。海关总署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金额前十国家中有4个在欧洲:俄罗斯、英国、比利时、德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前三名中,比利时、英国占据头两位。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欧洲能成为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两大增量市场之一,既得益于中国车企持之以恒的努力,更得益于突发的俄乌冲突。
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盟连续对俄发起九轮制裁,核心是限制俄罗斯石油与天然气对欧出口。但制裁引发了严重的反噬效应,拒绝俄罗斯的低价能源,大规模采购美国高价天然气、石油,使欧洲的能源价格暴涨,通胀高企;关掉的火电厂重新冒烟、计划裁撤的核电站仍在工作;严重依赖能源的钢铁、化工、陶瓷、玻璃等企业减产、停产或外迁。经济衰退和产业空心化威胁着欧洲。
在此困局下,誓不回头的欧盟委员会于2022年11月10日公布了“欧洲第七阶段排放标准(欧Ⅶ)”提案,要进一步限制来自汽车排气管的有害污染物排放。11月27日,欧洲联盟再次就“2035年起欧盟市场所有在售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的计划达成一致,确定了欧洲统一“禁燃”的时间。打击了俄罗斯也害了自己。面对能源困局,欧盟一方面要解决天然气短缺带来的困局,另一方面要加码可再生能源。汽车电动化提速因此就成了当务之急。然而还停留在燃油车为王时代的欧洲汽车业却一时难以跟上时代要求,2022年,欧洲汽车电动化的窗口无可奈何地对中国敞开了。
02
在欧经营十余年 中国车企难越雷池一步
欧盟是汽车准入制度极严格的经济体,外国品牌必须通过欧盟整车型式认证(WVTA)、欧盟汽车材料可回收认证(RRR)等一系列标准法规认证才能进入。2005年,吉利5款车型参加法兰克福车展,打响自主品牌入欧第一枪,但其展台被安置在非主流品牌展馆不起眼的角落,光顾者寥寥。2005、2006年,江铃陆风、华晨尊驰先后入欧,但都在汽车碰撞测试中铩羽,并给欧洲用户留下了“低价、低质、不禁撞”的印象。2013年,观致进军欧洲,并获得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E-NCAP5星级标准碰撞成绩,但因售出车辆太少于2015年黯然退场。
自主品牌入欧失败,中国车企又尝试走出另一条路。2013年,吉利收购的英国伦敦出租车公司几经沉浮,终于将电动出租车卖到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2014年、2019年,上汽大通和名爵先后进入欧洲,并卖到近三十个国家。但这几个品牌都源自英国,与中国自主品牌的内涵似乎不一致。
比亚迪早在1998年就设立了欧洲总部,以纯电动大巴切入,累计销量达1300辆,占到当地20%市场份额,但直到2022年,其乘用车才成规模进入欧洲。
乘联会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汽车出口欧洲4.9万辆;2019年5.8万辆;2020年8.8万辆;2021年18.9万辆;2022年前八个月已达19.3万辆,全年超过20万辆应不成问题。但这与2022年全欧洲(EU+EFTA+英国30个国家全部)新车销量1128万辆相比,还不在一个档次。尽管如此,2022年却是一个转折点。
03
电动汽车成突破口 2023年是历史性机会
2020年下半年以来,蔚来、小鹏、比亚迪、红旗、领克、岚图等中国车企大举进军欧洲,产品都是新能源车。
2022年10月4日,比亚迪宣布与全球汽车租赁公司SIXT签署合作协议,未来6年SIXT将采购至少10万辆新能源车,第一阶段推广的市场包括德国、英国、法国、荷兰。蔚来亦发布欧洲战略,先在四个国家展开业务,到2025年在欧洲建立数百座换电站。11月25日,一列装载100辆东风岚图的中欧班列从武汉发往欧洲,这是中欧班列(武汉)发出的首趟新能源汽车整车专列。
新年又有了新气象。2023年1月12日,载有50辆国产新能源汽车的班列从广州驶出,这是2023年广东开出的首列国产新能源汽车中欧班列。13日,第100届比利时布鲁塞尔车展开幕,中国车企比亚迪、上汽、北汽、东风小康、赛力斯等集体亮相,赛力斯一气签下2万多辆新能源汽车订单。长城继2021年在德国慕尼黑建立总部后,其全资子公司诺博汽车系统有限公司近日又完成了对德国汽车配件厂Motus Headliner GmbH的收购。
新年伊始,中国汽车就展现出大规模入欧的场景。
西班牙《经济学家报》感叹:在欧洲汽车制造商仍在计划如何实现行业转型以减少污染排放之际,中国已经在燃油车和电动汽车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欧洲汽车新闻》报道,去年12月,在欧洲销量增长的30多个汽车品牌中有11个来自中国。蔚来汽车当月的欧洲销量增长近530%,注册量达420辆;比亚迪的销量飙升近400%至996辆;上汽名爵销量同比上涨超300%至15070辆。红旗、大通、爱驰、小鹏和长城等其它中国品牌也至少实现了两位数增幅。
中国新能源汽车能够顺利入欧,并不是因为欧洲汽车业不行了,也不是因为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小,而是因为他们没能及时转弯,没能迅速建立起强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被中国汽车弯道超车抢到了前边。而日、韩、美车企在电动化方面同样落后于中国,导致欧洲电动车市场被中国车企捷足先登。但领先不等于胜利,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化争的下半场,欧美日韩汽车业卷土重来的可能性非常大,中国汽车必须抓住时机再进一步